我有一位朋友,母親大約在半年前過世了,
她一直到最近才比較有心情和時間整理媽媽的遺物。
愈整理,心情愈感傷,卻也頓悟了一些事情。
她告訴我,媽媽的個性極為節儉,甚至到了小氣的地步。
而且,她不只對別人小氣,對自己也很苛刻,
就算買了新衣、新鞋也捨不得穿,
總把破舊到不行的衣物穿在身上,
怎麼說她都沒用。
吃東西也很將就,只要省錢就好,
若有小便宜可佔,那又更好了。
好比去吃自助餐,她會搶在中午前就去吃,
點少許的菜跟飯,
然後拼命去撈免費供應的湯底下的料,
好填飽肚子。
其實,她的母親名下有收租的房子和土地,
絕對是不愁吃穿。
但不知道為什麼,她總把自己的生活品質弄得很不堪,
人生的目的似乎就來自於有小利可貪,
有小便宜可佔,然後經常抱怨自己命苦,
沒有過上好日子。
朋友在整理媽媽遺物時,不意外地,
清出了一堆媽媽到處蒐集而來,怎
麼看都像是垃圾的東西。
但也意外地,
整理出好多質料高級的昂貴衣物。
她不知道媽媽有這些衣服,因為印象中沒看她穿戴過,有的掛牌甚至還沒剪掉。
這些東西怎麼處理?因為朋友的身形比媽媽高大許多,衣服不可能留著,因此,垃圾全部丟掉,衣物全部送人。
沒幾天的時間,媽媽的遺物就清理完畢了。
朋友在跟我說這些事時,一直感歎,
原來把東西丟掉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。
一個人再怎麼眷戀這些東西,
只要一走,再好的寶貝,剎那間都會化為煙塵。
當然,那些實物還在,
但對個人的意義已經消失了。
她說:「與其這樣,還不如在生的時候好好過日子,善待自己,也用不著貪那些小便宜。我媽真是太傻了,我才不要像她這樣。」
死亡確實可以教會我們一些事。
我們常對人、事、物有很大的貪戀,恨不得都據為己有,得到了就沾沾自喜,得不到就痛苦萬分。世上八苦之中,「求不得」是最苦的。
但仔細想想,人最後不免一死,死了就一了百了,再怎麼執著、貪戀的東西,都會消失。
幾年前,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倡導過「斷捨離」的概念,訴求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,捨棄多餘的廢物,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」,我認為很有意義。
其實,人生最大的斷捨離就是死亡,如果可以看清這件事,就不會再那麼貪戀、執著了。
萬物皆有定數,人也是天地萬物的一環,自然也在這循環之中,生死也是有定數的。
既然如此,又有什麼好執迷的呢?
不過,雖然說生死有命,凡事不用太執著,但我們畢竟是凡胎肉體,在有限的生命中,好好過日子,活在當下就好,倒也不必去窺探生死。
我平均一年總會有幾次,遇上粉絲要求我為他或家人推算陽壽大限。
雖然命中看得出來,但我一律會予以婉拒,理由有二:
第一,如果你是兒女,盡孝就好了,何必問這個?
第二,如果你是問自己,那就更要小心了,世上沒有幾個人心理素質可以強大到,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即將死亡,還可以平靜地渡日。
生死這件事,我們要尊敬上天的安排。「死亡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,而我們要珍惜的是「過程」。
好好對待自己,不要留戀逝去的事情,不要強求得不到的東西。說到底,「知足」是往內心求,而不是往外頭加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